联系我们

富田桥村,位于市境南部山区,距市中心34公里,由龙家村、富田村、干山村合并成富田桥村,面积5.2平方千米,39个小组,89个党员,人口3593人。双(峰)涟(源)公路过境。辖密丹、塘田、黄泥、古今、山塘、里鱼、永益、富田、江树、荷塘、群宜、尧竹、桥头、山、枫树、龙家、绕月、砂坪、华湘、西村、烟溪、丁家、东村、白马山、古楼、友谊、弄子口、秀溪、群益、观音、罗家、建胜、河公桥、排头、礼湾、内外、集坪、株木、岭上、神冲、峡山、新斗、田心、河龙、塘湾、从木、人民、界头、集合、左湾等51个村委会。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白马水库右干渠穿过乡境。盛产楠竹、大豆和茶叶。
       富田桥地区人杰地灵,是清代湘军主要发源地;富田桥游浆豆腐为荷塘地方传统特产,作为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钦点的贡品豆腐,因其制作精良、口味纯正,早已久负盛名,享誉三湘,2016年被省商务厅授予“老字号”和名优特产“地理标志”。
      富田桥秆龙灯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富田桥神火双龙传承于大清顺治年间,为富田桥免受当时的瘟疫而求龙神降吉祥所兴起的多姓氏、多地域、群众参与最广的民俗活动,神火双龙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艺术将为涟源、娄底乃至全国人民带来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很高的视觉盛宴,对加强发扬和传承富田桥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民俗文化遗产起到推动作用。
        特产富田桥干子豆腐。

导航:传奇富田桥村 > >

科教新报数字报刊平台报导富田桥秆龙灯

传奇富田桥村   2024-11-28 08:58:29 作者:htzftqc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陈暑艳 通讯员 李立财

  “我们没有公园,但我们有田园;我们没有博物馆,但我们有大自然。”11月25日,走进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孩子们正开心地喊着这句口号。

  湄江镇长春联校位于湄江国家地质公园附近,学校开发了湄江乡土旅游文化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组织学生开展了“湄江国家地质公园马方溪地质科学考察”“走进湄江,岩石探秘地质科普”“石头上的植物园”等系列科考活动,让他们亲手触摸、亲眼见证、亲身体验自然的奥秘。

  近年来,涟源市深入推进乡村学校优化提质工作,鼓励乡村学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施“一校一品”绽放师生个性,擦亮乡村教育的“乡土”底色,绘就育人新图景。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涟源三一学校位于茅塘镇龙山脚下,这里竹资源非常丰富,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从事编织竹筛、竹簸箕、竹凳、竹箩筐等工作。该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寻竹觅竹”系列活动,开发了竹编、竹绘、竹演等艺术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享竹趣、悟竹魂,发现乡村生活之美,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因办学特色明显,202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乡村学校思政教育仅靠书本是不够的,怎么让思政课变得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些学校立足乡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用活用好地方思政资源,让思政课与乡村同行、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共进,以地方人、身边事、眼前物引导乡村学生主动思考、观察世界。

  此外,很多学校还通过“交流体验+课程融合”等形式,把“非遗”引进课堂,提升了乡村学生文化自信,点亮了乡村文化之光。

  秆龙灯会是一项流传于涟源市荷塘镇的春节民俗活动。2024年,秆龙灯非遗文化传承人走进了荷塘镇中心小学,利用课后服务、第二课堂等,为学生讲解秆龙灯会的起源、历史、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手把手带领他们在操场上“舞龙”“提龙”“穿龙尾”……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涟源市乡村学校利用地方资源,在自然课堂、社会课堂、“非遗”课堂中开展教学实践,推动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帮助乡村学生守住“乡味”,留住“乡愁”,为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


转载于科教新报

友情链接/cooperative partiner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富田桥村
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云CHCI系统|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