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富田桥村,位于市境南部山区,距市中心34公里,由龙家村、富田村、干山村合并成富田桥村,面积5.2平方千米,39个小组,89个党员,人口3593人。双(峰)涟(源)公路过境。辖密丹、塘田、黄泥、古今、山塘、里鱼、永益、富田、江树、荷塘、群宜、尧竹、桥头、山、枫树、龙家、绕月、砂坪、华湘、西村、烟溪、丁家、东村、白马山、古楼、友谊、弄子口、秀溪、群益、观音、罗家、建胜、河公桥、排头、礼湾、内外、集坪、株木、岭上、神冲、峡山、新斗、田心、河龙、塘湾、从木、人民、界头、集合、左湾等51个村委会。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白马水库右干渠穿过乡境。盛产楠竹、大豆和茶叶。
       富田桥地区人杰地灵,是清代湘军主要发源地;富田桥游浆豆腐为荷塘地方传统特产,作为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钦点的贡品豆腐,因其制作精良、口味纯正,早已久负盛名,享誉三湘,2016年被省商务厅授予“老字号”和名优特产“地理标志”。
      富田桥秆龙灯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富田桥神火双龙传承于大清顺治年间,为富田桥免受当时的瘟疫而求龙神降吉祥所兴起的多姓氏、多地域、群众参与最广的民俗活动,神火双龙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艺术将为涟源、娄底乃至全国人民带来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很高的视觉盛宴,对加强发扬和传承富田桥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民俗文化遗产起到推动作用。
        特产富田桥干子豆腐。

导航:传奇富田桥村 > >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

传奇富田桥村   2017-10-08 17:37:19 作者:htzftqc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

娄底新新网讯 9月20日上午,在涟源市荷塘镇富田桥“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老作坊内,该工艺第十四代传人周时生向“申遗”专家们展示了神秘的传统点浆煮蒸豆腐制作工艺。在随后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刘楚魁、曾迪、毛攀云等专家学者对“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给予了很高评价,对其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

富田桥地处古蓝永驿道,过去水陆交通发达,市场十分繁荣,文人雅士集聚,文化底蕴深厚。“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起源于富田桥,工艺自产生至今已有 280 多年历史,传承逾十四代。广泛流传于邻近的水洞底、杨家滩、金石、枫坪和斗笠山等地,面积达440余平方公里。据传,家住富田桥邻地的清代烧车御史谢振定曾将点浆煮蒸豆腐带进京城,贡奉朝廷,备受皇上喜欢,故人们称其为“御品豆腐”。晚清时期湘军将领李续宾、李续宜将其带入湘军军营中,受到将士们青睐。在湘军中的宣传与推介,使其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产量。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

“光厚堂点浆煮篜豆腐传统工艺”包括择豆、浸豆、磨豆、泡浆、过滤、冲浆、 点浆、上匣、翻板、划块、煮白坯、上盐、排豆腐、烤豆腐、蒸豆腐、煮豆腐、包装等20道工序,其中点浆、三煮三蒸与防潮草纸或木盒包装既是核心技术,又是鲜明特点。追古溯源,富田桥古为梅山蛮居住地,后大量境外汉人迁入,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为一体,豆制品成为少数民族的主要食品。后来借鉴外来汉人的技术,品质提高,产量增加。特别是进入清代,当地名人周希旦、谢振定、李续宾兄弟和举人周朝可等隆重倡导、宣传和推介,因此,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的工艺从形成到发展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

专家认为,光厚堂点浆煮篜豆腐传统工艺具有核心技术独特、加工方法传统、包装防潮古朴、质量标准严格、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等主要特征。传承、发展好这一传统工艺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专家希望第十四代传承人周时生原原本本传承好工艺,努力挖掘其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使之发扬光大。周时生表示,一定全力以赴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将“老字号”品牌“光厚堂”擦亮,让其在新时代放射出缤纷异彩!(记者:龙红年 龙明伟)

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光厚堂点浆煮蒸豆腐传统工艺受专家青睐(图)

友情链接/cooperative partiner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富田桥村
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云CHCI系统|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