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田桥村,位于市境南部山区,距市中心34公里,由龙家村、富田村、干山村合并成富田桥村,面积5.2平方千米,39个小组,89个党员,人口3593人。双(峰)涟(源)公路过境。辖密丹、塘田、黄泥、古今、山塘、里鱼、永益、富田、江树、荷塘、群宜、尧竹、桥头、干山、枫树、龙家、绕月、砂坪、华湘、西村、烟溪、丁家、东村、白马山、古楼、友谊、弄子口、秀溪、群益、观音、罗家、建胜、河公桥、排头、礼湾、内外、集坪、株木、岭上、神冲、峡山、新斗、田心、河龙、塘湾、从木、人民、界头、集合、左湾等51个村委会。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白马水库右干渠穿过乡境。盛产楠竹、大豆和茶叶。
富田桥地区人杰地灵,是清代湘军主要发源地;富田桥游浆豆腐为荷塘地方传统特产,作为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钦点的贡品豆腐,因其制作精良、口味纯正,早已久负盛名,享誉三湘,2016年被省商务厅授予“老字号”和名优特产“地理标志”。
富田桥秆龙灯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富田桥神火双龙传承于大清顺治年间,为富田桥免受当时的瘟疫而求龙神降吉祥所兴起的多姓氏、多地域、群众参与最广的民俗活动,神火双龙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艺术将为涟源、娄底乃至全国人民带来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很高的视觉盛宴,对加强发扬和传承富田桥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民俗文化遗产起到推动作用。
特产富田桥干子豆腐。
娄底新新网讯 6月13日下午,湖南省市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与涟源市荷塘镇富田村的部分村民齐聚娄底青年创客空间,对涟源市富田桥传统民俗文化“神火双龙”进行研讨,为该项目“申遗”出谋划策。
据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梅山峒蛮归服朝廷,诏谕江西移民入湘,龙、李、毛、黄先人纷纷从江西跋涉来到富田桥。清朝,富田桥属宝庆府四十四都,民国时改为湘乡县敦行乡,解放初更名为涟源县十五区。过去的富田桥地区东至万宝,南抵鼓楼、金石,北达杨市,西通新邵。所辖区域为东西24华里,南北34华里。富田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其“神火双龙”在当时闻名遐迩,保持至今。自古富田桥分为上下两条街,上街由“神龙”护卫,下街由“火龙”把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相传龙山药王菩萨孙思邈从南岳来龙山采药时途经富田桥,因疲倦在石桥边睡了一觉,梦中有白虎欲扑食药王菩萨。危急时刻,突然从河里跃出两条神龙将白虎赶跑!药王临走时特在桥边立一小石庙,供众乡邻祭拜龙神!后孙思邈为谢龙王救命之恩,在龙山扎下帐蓬,采药,为龙山脚下富田桥一带民众免费治病三年之久,而民众为了纪念双龙及对药王菩萨的感恩,编织草龙,逢年过节请龙附神体于草龙身,夜色中,每个骨节上插着香火的草龙舞动,上下翻转,宛如“火龙”,百姓尊为“神龙”。
富田桥地区地灵人杰,是清代湘军主要发源地。《清史稿》湘乡县籍湘军名将有33人列传,富田桥地区李续宾、李续宜、萧启江等6人名列其中。解放前,蒋牧良(后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第二任作家协会主席)、毛际寿(湖南省第一任公安厅长)、龙楚玉等中共地下党人在此异常活跃,湘中游击一支队在此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富田桥名胜古迹颇多,传统饮食享誉天下,其游浆豆腐在清代即被定为朝廷贡品,至今广受欢迎。
研讨活动由湖南省梅山文化研究会娄底分会和弘福梅山文化公司组织。专家学者认为,富田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落实组织保障,明确工作责任,做好挖掘整理文章,整合文化资源,确保第一步市级“申遗”成功。(记者:龙红年 通讯员:刘竹青)
来源:娄底新新网 记者:龙红年 通讯员:刘竹青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富田桥村
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云CHCI系统|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